close

外關穴

取穴:將手背朝上,從腕關節中央往手肘處約二寸 (三指橫寬) 的位置,左右各一。
功效:主治偏頭痛、眼睛腫痛、耳鳴、牙痛、落枕、上肢關節痛、手腳麻痺等疾病。

湧泉穴

取穴: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第二、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。
功效:作為足少陰腎經的起始穴,可提升腎機能,與骨骼、頭髮、荷爾蒙都有密切關聯。

陽陵泉穴

取穴:位於小腿外側、膝蓋下方二寸的凹陷處。
功效:亦名「筋會」,即全身「筋之會」,對肌肉、筋膜等軟組織症狀都有效,尤其常用於調理下肢痠痛不適。

商丘穴

取穴: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,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為商丘穴位所在之處。
功效:用於治療腹脹、腹瀉、便祕、黃疸、足踝痛等。

太谿穴

取穴:位於腳踝內側凸起骨頭,和阿基里斯腱中間的凹陷處。
功效:是腎經之源,也是補腎的首選大穴,能激發及調動全身腎氣、滋養體內陰液,達到滋陰補腎的效果。

崑崙穴

取穴:足部外踝後方,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。
功效:屬於足太陽膀胱經,可清熱安神、舒緩腰腿,治療頭痛、腰痛、高血壓、踝關節炎、坐骨神經痛等病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ome2037834 的頭像
    home2037834

    home2037834的部落格

    home20378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